机构:
所有机构

相关展览信息

徐小国个展:星光
2022.4.30~2022.6.26 北京
凝视的冒险
2022.4.29~2022.5.29 四川
侯子超:厄尔塔
2022.4.30~2022.6.5 北京
首届“TAG·新当代艺术展-啟航”
2022.4.29~2022.7.31 其它
何香凝美术馆馆藏特展————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2022.4.28~2022.7.3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第四届 JINGART 艺览北京
2022.5.26~2022.5.29 北京
昨天堂——严明个展
2022.4.23~2022.6.20 其它
郭隆耀:白凤凰
2022.4.23~2022.6.25 深圳
谭英杰:被偷走的外壳
2022.4.23~2022.5.20 北京
Photoshop装裱
2022.4.23~2022.6.11 深圳
向下生活里的X种空间方案

向下生活里的X种空间方案

开幕时间:2021/07/03

开始时间:2021/07/03

结束时间:2021/10/08

展览地点:悦来美术馆

展览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悦城路30号

策展人:冯博一、王晓松

主办单位:悦来美术馆

艺术总监:俞可

  本次展览,参展建筑师的出生时间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几乎涵盖了目前中国活跃在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师群体的各个年龄段,他们成长、受教育和执业时间,横穿了现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物理意义上的生存、生活、社交等空间塑造中所潜藏、表露出的物质和精神欲望,已然深植在今日社会的毛细血管之中。广告中的“高尚”生活空间总是相似的,市民百姓的诉求却各有不同。所以,本次展览并不直接回应经典建筑史问题,而是希望建筑师展现在不同条件和资源限制下,如何通过设计、规划来解决夹杂在宏大叙事和光鲜生活的缝隙里的问题,这是超越了“房子”建造的、真正为民生的智慧,在其中的一些案例中我们还看到这些智慧的根源是来自野生的空间解决办法。

  此次展览并不是为了发掘问题而制造问题,策展人和美术馆一直关注着大部分参展者的职业动向,展览的邀请是建立在对他们较为一贯的建筑方法、语言和主张的理解和判断之上的。这些展品都不是向壁虚造,也不是照搬“完美”体现某种意志的“行活”;或是以既有的实体方案为基础,具有严谨的技术、材料和可实施性;或是建立在对城市生活谋一“边缘”却不可或缺的问题的调研。这是我们选择以建筑师为主体、以向下生活中的空间问题为对象的理由,建筑的空间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在今天的思考情境中具有特殊价值,有利于进一步发现被建筑影响、规定的空间中人的生态关系。观众将会看到建筑师对城市体验空间的转化以及对城市收缩、变异生活中消亡部分的观察,以及他们提出具体的落地方案。这些作品/方案涉及不同类型和场景中的空间,包括遗产活化、学校生态、城市收缩、野生建筑以及城市生活中的人兽关系等等,但是对更广阔的生活来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切口,我们期待这些许小切口可以提示人们对更广阔的“下沉”空间以及它隐藏的未来的关注,扩展“X”的无限可能。 虽然展览主体是建筑师作品/方案,但展览并非是一个常规建筑方案展,而是特别强调作品/方案在现场空间转化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把观众的现场体验作为另一个前提。而是将每位艺术家的一件作品/方案对应一个独立空间,每一个空间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叙事,相互之间则在悦来美术的环形空间中则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环叙事。同时,我们也采用最常见的展览方式,设置方案落地的预算限制,观众就可以进入现场来体验建筑师所表现出不同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空间智慧。

参展艺术家简介

(按姓氏拼音排序)

程大鹏

  建筑师、艺术家2003年创立集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的“度·建筑与艺术”机构,联合跨界艺术创作平台,致力于城市空间改造运营与艺术文化内容植入,激发城市活力和创造力。

  程大鹏的建筑设计作品包括:西安当代艺术馆、云冈石窟博物馆、北京大学汉画研究院、上海复地北京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二期工程、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动物艺术博物馆等。

何志森

  建筑师、策展人、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扉美术馆馆长、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曾任教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何志森目前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李涵

  1978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绘造社主持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李涵通过实践探索将建筑绘图作为一个独特的媒介的潜力,来记录、表现和批判当代城市化语境下的社会现实。他从建筑绘图的传统中吸取灵感,结合波普艺术、后现代美学以及当今潮流文化的影响,创作宏大的城市景观。他的作品多以超高的密度、精准的细节、扁平的画风为特色,表现多样的当代城市文化。代表性作品包括《脏街42号楼的轮回》《淘宝村·半亩城》《团结湖》《798》《全城美展》《钻石村》等。

刘  珩

  中国建筑师, 出生于广州,现生活和工作在中国的深圳和香港。

  于2004年在香港创立了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NODE),并于2009年移居深圳。他广受赞誉和获奖的项目包括深圳建筑城市双年展宝安分展场的改造提升(UABB 2019)、深圳万科设计公社留仙洞(2018)、广州永庆坊改造(2017)、深圳盐田大梅沙村改造(2017)、蛇口大成面粉厂改造(2015)、蛇口浮法玻璃厂改造(2013)等。有关设计和完成的建筑作品和学术文章应邀于多家海内外包括Domus, Vol-ume, Abitare, Archi-tec-tur-al Record, AD, 《世界建筑》《时代建筑》《UED》等著名专业杂志上发表, 作品应邀参加了维也纳MAK(东亚当代建筑与空间实践展,2013), 柏林AEDES及包括威尼斯双年展、鹿特丹建筑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建筑和艺术展览。

马岩松

  1975年出生于北京,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洛杉矶。马岩松是MAD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和合伙人。他通过建筑设计回应居住者的精神及情感需求,致力于构建人们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在过去的16年中,马岩松通过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实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关注。其代表作包括:哈尔滨大剧院、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以及位于加拿大密西加市的“梦露大厦”。

汤桦

  1959年生于成都,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建筑师、APEC Architect、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委员会委员,《建筑师》杂志编委、《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编委,现生活工作于深圳。

  汤桦先后主持完成数百项建筑方案,建成作品70余项,包括深圳南油文化广场、沈阳建筑大学、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云阳市民活动中心、重庆解放碑威斯汀酒店、昆明工人文化宫、成都航宇园区、两塘书院暨金石博物馆、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多次获得德国设计奖、世界建筑节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行业奖一等奖、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大奖等多项国内外设计大奖,以及重庆市勘察设计大师、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等荣誉。

徐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不正经历史研究所所长。

  1987年4月出生于湖北荆州,现生活于北京。不正经历史研究所2016年成立于北京,是关注创造力和微观历史的独立研究、创作与传播机构,擅长从不起眼的现象中吸取价值,并结合传统的逻辑创造新的文化景观,研究与创作兼具专业深度和大众趣味,代表作品有《他奶奶的庙》《意外重庆》《万历的紫禁城》《比心神殿》等。

张永和

  美国注册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1956年生于北京,曾在中国和美国求学,于1984年获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学位。自1992年起开始在中国实践,1993年在美国与鲁力佳创立非常建筑。他曾荣获诸多奖项,如1986年荣获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200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2006年获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学院建筑奖,2016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2019年Domus世界最佳100+建筑事务所,2020年度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建筑奖,2020 ArchDaily中国建筑年度大奖等。至今为止出版发表多本书籍和专著,包括英语专辑《Exhibition as Con-struc-tion Experiment》,中英双语《世界建筑 — 造的现代性:张永和》,英法双语图书《Yung Ho Chang / Ate-lier Feichang Jianzhu: A Chi-nese Practice》以及意大利语图书《Yung Ho Chang:Luce chiara,camera oscura》等。他曾多次参加国际建筑及艺术展,从2000年至2008年,先后六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多所建筑学校任教。1999至2005年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教授;曾任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4年任美国密歇根大学伊利尔?沙里宁教授教席。2005–2010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2011–2017年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评委。

李诗琪

  1990年生于浙江安吉,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其实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工作生活于浙江杭州。李诗琪曾在美国纽约LINK-ARC建筑师事务所担任项目负责人,参与或担任了一系列重要国际设计竞赛以及公共建筑的设计及驻场建筑师工作。

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