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展览信息 |
精中选精 近二十年全国考古成果展亮相了
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北京举行,在这一博物馆人重要的节日,为充分反映近2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与辉煌成就,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将于2017年5月18日至8月27日在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该展由北京市文物局协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首都博物馆承办。
从2016年底开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首都博物馆共同进行了展览策划工作,以1995年-2016年历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为重要依据,经过对80多家相关单位,200多座考古遗址,800多件精美文物的调研整理,从中选择特具代表性的精品作为展品,其中很多精美的文物都没有走出过本省、博物馆,甚至是库房。最终参展文物涉及21个省、49家单位、共360件(套)。 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概念往往泛化为“好”,审美观中隐含着哲学思想对和谐的追求,展览标题取材于此。展览内容总体上依时代序列展开,分为史前、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一方面提炼各历史时期的美学历史文化背景,揭示各时期的美学现象,先因后果、由果证因,赋予展览历史思辨性,增强说服力和通俗性。另一方面将美学发展历程与中华文明发展规律融为一体,在诠释美学流变的同时揭示美学现象背后蕴含的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 美学属于哲学范畴,中国传统美学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因而展览各级标题均取材于古代典籍,围绕“天地人道”,引导观众领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要义。 在序厅展出12件文物概括从史前至明清的审美发展历程,以文物的艺术美呼应展览主题,数字也隐含着中华文化的世界观。展览第一部分“道法自然(史前时期)”:史前先民在与自然共处之中逐渐积淀了对美的认识与追求,美来自自然,美的萌芽是必然。本单元展出文物根据空间分为两组。第一组展示旧石器时代末期美的萌芽,第二组展示新石器时代美的初创。第二部分“天地之道(夏商周)”: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于商周礼乐文化。礼乐制度萌发于新石器时代末期,发轫于夏商,成熟于西周,消亡于东周,贯穿了夏商周时期。本章将空间分为四个展示组,分别展示夏商、西周、东周时期的广义礼器(包括铜器、玉器、原始瓷器、漆器)以及汉字之美。通过三个时段的对比,展现夏商周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以及由此揭示的社会结构、哲学思想嬗替。第三部分“保合太和(汉唐)”:本单元时代范围为秦代至五代。大一统国家格局推动着思想诉求的发展,儒家仁爱与道家无为既对立又统一,浓缩了儒道哲学的 “天人合一”思想应运而生,道德与人欲、理性与浪漫踏上了和谐之路。第四部分“和合能谐(宋元明清)”:汉唐门阀士族的衰落与科举制度的成熟发展,使宋元明清时期的文人渐趋平民化。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继承了东周以来的儒学思想,并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哲义,对包括文化艺术在内的社会各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人艺术与市民艺术互相影响渗透,又各领风骚。繁荣的商业经济与工艺技术革新,成为艺术发展的助推力。 美,之于中华传统文化就是好与善,积淀了中华民族孜孜求索的和谐智慧。和谐,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哲学之美,是人类与自然界的永恒乐律。 展览免费不免票,需预约参观,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可凭本人有效证件享受免预约参观特展的优待政策。此外,首都博物馆将配合展览内容定期推出面向各年龄层公众的互动活动和讲座,公众可通过首都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了解活动具体日期和报名方法。 具体预约参观办法: 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zjsb/pwfw.htm 展览信息: 展 期:2017年5月18日-2017年8月27日 地 点:首都博物馆地上一层B展厅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开放时间:09:00 ~ 17:00 ( 16:0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