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袁运甫先生是当代公认的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家。1949年,他从江苏南通考入杭州国立艺专;1954年,从历经院系调整之后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伊始便任教于斯,直至任教于今天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先生从教六十年来,作为资深的美术教育家,在没有间断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理念,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学科建设和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艺术家,他打破了绘画、设计、公共艺术、艺术理论研究及美术教育之间的壁垒,将多种美术门类在文化上融汇、在创作上互通,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面貌,在多个领域卓然成家,影响广泛。
本次展览既是对袁运甫先生六十年艺术实践的系统总结,又是其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展品汇集了他艺术历程中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分为三个部分:1、水粉画、水彩画和油画;2、彩墨画、水墨画和白描;3、以壁画为主的公共艺术。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展示袁运甫先生艺术创作成就的展览,可谓是洋洋大观,系统表现了新中国培养的艺术大家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艺术成就的方方面面。
袁运甫,193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学习。1954年8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毕业。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后即在该院任教,直至与清华大学合并。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对于艺术创作,袁运甫先生认为,置身于当代文化语境的艺术家,在自我心灵表现的同时,不应隔断了与时代、社会对话的基本联系点,在植根本源传统艺术文化的同时不应“食古不化”,在接受外来艺术时不应“全盘西化”,而是应站在时代的、国际化的水平线上,以现代性的开放视野重估传统艺术、审视外来艺术,领会其精神,掌握其精华,创造出适应新的伟大时代所需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现代趣味而又不失东方情调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此即是袁运甫先生的“第三条道路”。这不仅和他提倡的“大美术”的观念相呼应,更是他的自我期许,一直贯穿于他艺术实践和艺术修行的过程中。
1950年代,袁运甫先生开始早期的西画探索,他积极参悟西方浪漫主义、印象派、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技巧,其受益于光线色彩理论和结构表现等观念,旋即在创作中试图将中国传统重彩画、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观性色彩意识与西方印象派等客观化再现性的色彩概念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独特面貌在他早期的油画、水粉画作品均有所体现。
袁运甫先生自幼接受过中国画训练,1960年代初期,视野的开阔和阅历的丰富使他产生在国画领域创新式研究的念头。他从研究绘画材料入手,进而在研究敦煌壁画、法海寺壁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基础上,把前期精研西方艺术得来的色彩认识融入到中国画创作,通过色彩冷暖及黑白灰、前中后等多个维度来丰富画面的深度层次,通过强化画面构成和造型结构来增强画面整体和谐感,通过笔墨的表现和处理来体现中国文化传承和积累的深刻内涵,创作出更有时代性和东方人文精神的现代中国画。
同时,袁运甫先生积极推动了以壁画为代表的公共艺术创作。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他参与或主持了首都机场、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大型公共建筑的壁画和公共艺术设计,以及地铁站、公园、大学等众多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创作。本次展览展出了部分人们熟知的壁画和公共艺术创作的手稿,能够让公众了解这些著名作品创作的过程。
在本次展览的策划和筹备的过程中,袁运甫先生将一批重要作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这些作品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才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我们对于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衷心爱国的情怀,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谢忱。
吕章申
金碧大荷塘 纸本彩墨 103×300cm 2011年作
珠峰南翼 纸本彩墨 94×189cm 1994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