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率放弃

时间:2009-3-25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25年前,中央美院第一届油画研修班的25位学生毕业,这些学生不同一般,苏高礼先生说他们入学前都“已具备相当创作实践经验”,且都已经是青年画家和教师。这一届研修班是在江丰先生的直接领导下于“文革”后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开设,承接了20世纪50年代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迄今已有了十余届。首届研修班的影响是因为创作的丰收,杨松林的《毕业答辩》、程丛林的《华工船》、沈嘉蔚的《创伤——白求恩大夫的故事》、陈宜明的《我们这一代》、秦明的《游行的队伍》、李斌的《油灯的记忆》、李全武的《苦难年代:1937-1945》等,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油画创作的代表性作品,说明了研修班教学的成功,既培养了人又出了作品,见证了那个时期人们所企盼的艺术复兴的希望。


25年后,研修班的25位画家的作品集中在中国美术馆展出,3月10日开幕的现场,老师和学生来回穿梭,伴随着喜悦和感叹,而作品则让人们看到了他们25年间的履痕。尽管现在人分东西南北,有的远出国门,有的还离开了人世,可是,研修班的集体呈现,尤其是和他们的老师联袂展出,历史的回忆与现实的展望交织在一个空间之中,在“传承与修行”这两个主题词下,油画的发展与油画家的成长,正是通过具体的作品来说明一个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


这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展览,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展览,又是一个充满个案的展览。这一代画家在20世纪后期担当着传承的使命,他们传承了前辈画家在主题创作方面的经验和语言探索方面的精神,结合新时期的审美发展,表现出了与前辈画家不同的创作特点,使中国油画的精神与品格得以延续和发展。应该说在创作方面的专长是他们的优势。然而,主题创作在20世纪后期的式微,使得许多在这方面有杰出才能的画家转向到个人化的创作之中,轻描淡写,风花雪月,观念滋生,语言凸显。虽然这种画风的转变,或者说是观念的变革,带来了个人在油画语言上的新的收获,也有可能迎合了市场的需求,然而,在当今中国,画这种迎合市场的或者个性化的画家遍地都是,因为中国油画的整体水平在提高,而能够画主题创作并且能够传世的画家则少之又少。时风的影响使得有些画家轻率地放弃了原来的所长,也放弃了社会的责任,因此,业界中有识之士常为之叹息。


与之不同的是,一以贯之在宏大的叙事结构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社会责任,沈嘉蔚继《红星照耀中国》之后,不断在主题创作领域内延伸着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古今中外,恣意徜徉。李斌的“油灯的记忆”系列,继续深挖知青题材的历史深度,包括在汶川大地震之后的创作,都在主题的表现中注入了新的时代特色。显然,在个人能力和社会需求方面有一个判断和选择,在主题创作方面也应该有与时俱进的努力,对于画家来说,不管是作何种选择,自有其合理性的内涵,但是,不能珍惜已有的或作无谓的牺牲和浪费则非常可惜。

  
-艺术研究-艺术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