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达利的“骚味”看美术馆的转型广东美术馆精心策划了这次达利的展览。从美术馆的层面上来认识这次达利展览的社会意义,可以从中了解到美术馆在时代的发展中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在一般人的认识中,美术馆就是一般展览美术作品的场所,它好像是在一个专业范围之内与公众之间有一段距离。因此,中国的美术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以一种专业的形象隔离了与一般公众之间的联系。而今天,在新的世纪,中国的美术馆事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已经开始把过去作为展览馆性质的美术馆,转向具有收藏、展示、研究功能,全方位发展的美术馆。伴随着美术馆功能的转型,与美术馆相关的各个方面也开始转型,特别是有些美术馆正想方设法弥补过去所造成的与公众之间的隔阂,用种种手段提高美术馆与社会的亲和力。 美术馆作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标志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社会进步水平。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普遍展开,一个与现代城市相应的美术馆事业,已经获得了超于前代的更大发展。 美术馆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其社会的认可度表明了这项事业的成功与否,因此,就一个展览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骚味”,也不管买不买帐,社会能够理睬他、关注它、谈论它,就已经说明了在一定意义上和一定范围内的成功。人们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当然我们也不能以某一个展览的具体的门票收入来论展览的成就。重要的是通过一些能够反映展览运作智慧的展览,提升公众参与的热情,包括提供社会的谈资,对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来说,目前是最重要的。在一个全民缺少审美教育或者说审美教育不足的国度,能够利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吸引公众走向美术馆,其意义也是超于票房的。 反过来,对于社会来说,认识美术馆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又是一个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美术馆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窗口,那么这一窗口形象的建设,不仅仅是“形象”,更重要的是形象所反映的内容。美术馆作为一个文化场所,能够反映历史和现代文明的水平,提升人的精神品格和生活质量,陶冶人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操。如果美术馆这一“形象”沦落到人们常说的那种带有贬意的“形象工程”,那么,美术馆的发展还是处在一个低水平发展之上,由此“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美术馆最主要的是通过展览来联系公众,那么,展什么?如何展?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中国许多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并存有数家美术馆,美术馆之间的竞争也显得日益激烈。展览已经成为一种资源,那么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将遇到像对待任何资源一样的问题。所以,那达利的“骚味”和买不买帐的问题,也就成了美术馆之间竞争的另一方面的话题。 广东美术馆外景 新闻背景: 达利使广州“骚味”弥漫 (新快报1日讯 记者曾仨、陈捷)我是一个伟大的献媚者、一个侍从。我像所有的名妓一样,吻所有的大人和所有的皇帝——包括拉斐尔和委拉斯凯兹——的屁股……我们根本不是艺术家……我们是鱼子酱。——达利 编者按:我们将这么一条看似“小圈子”的新闻拿到头版来做,是因为我们发现一向质朴、市民化的广州正开始向上海、北京靠拢,街头上小布尔乔亚的味道越来越浓。这是以反叛为主要特质的达利之所以广受欢迎的基础。 我们无意评判,但我们希望让读者看到、听到新闻的另一面,避免陷入符号化的生活。 以“疯子”之名著称于艺术界的西班牙画家达利,作品未到广州,就已经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4月28日起在广东美术馆的展出,更以50元的高价门票掀起热潮。 有观点认为,炒作达利,有欠艺术理性。 广州美术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认为,达利无疑是“大师”,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但他的代表作大都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在现当代,与达利齐名甚至超过达利的艺术家,不止一个两个。 他说:“基于中国观众的艺术素质,将达利作为‘时尚艺术家’引入无可厚非,但有关方面显然把他炒作成了一个‘最先进、最时尚’的艺术先锋,从这个角度看,有误导之嫌。” 广州美院的陈儒斌副教授认为,这次展览在宣传方面做得有些“过”,“从主办单位,协办单位,赞助商的庞大阵容中可以看出‘达利’这个名字本身具备的经济效益,很可能超过其艺术价值。” 但他强调,应该欢迎这样的展览,多一点向广州市民介绍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前天,《羊城晚报》花地版刊出一位知名专栏作家的文章《达利从广州滚出去》,也强烈表达了反对炒作达利的个人观点。这位言语辛辣的作家写道,“他们(指拥有大量货币资本的艺术经纪人、拥有文化资本的专家等)的左手在匆匆记下了看画的感受,右手正悄悄地在钱袋子里颤抖”。 她认为,达利的作品“使都市上空,飘着一股忸怩做作的‘精神反叛’骚味”。 广州人不买达利的账 (南方都市报5日讯 记者成因)黄金周要有两万观众才能收支平衡,开展七天仅4000人掏钱看展览。 ●北京去年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达利展,仅十几幅达利的画,观众已在外面排起长龙看。 ●行内人士指出,如果广州展馆黄金周7天内能达到2万观众,那两个月展期达到七八万观众的目标应该没问题。但到昨天为止,记者从广东美术馆方面获悉,黄金周已经过半,开展7天,仅有近4000人掏钱看展览。 ●广东美术馆推广部主任李刚说:“广州的情况和北京不同,有4000观众已经非常不错了。文化消费不可能和商场、楼市的消费一样火爆。” 目前正在广东美术馆热展的《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作为羊城“五一”黄金周文化消费的热项,到底能吸引多少人掏50元去享受这种高档文化消费?记者昨日从广东美术馆方面获悉,到昨天为止,开展7天来共接待观众近4000人,虽然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人数,但馆方仍表示,有4000观众已经非常不错,文化消费不可能像商场、楼市消费那样火爆。 【 开展前曾大做宣传 】 《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商业展览,在开展前就已经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馆方也打破很少做广告的常规,在公共汽车、街头宣传栏做宣传广告;而且用直升飞机空吊太空象一事一度使它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从前期的宣传攻势看,主办方对该展抱有较高期望值。作为该展中国总代理的中华世纪坛的王副馆长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希望达到展览的收支平衡,而这样就得每个举办展览的城市不得少于10万观众掏钱买票看展览。他估计在广州的两个展期能达到七八万观众。 【 仅四千人掏钱进场 】 无疑,广东美术馆定在4月28日开展,是想借“五一”黄金周的高消费时期,吸引大量观众。行内人士说,如果黄金周7天内能达到2万观众,那两个月展期达到七八万观众的目标应该没问题。但到昨天为止,记者从美术馆方面获悉,黄金周已经过半,开展7天,共有近4000人掏钱看展览。 这个数据比较实在。馆方的票房不提供售票数据,提供此数据的是达利基金会派来的对整个中国地区的展览进行监督的一位女士。她整天坐在展馆中,为观众解答各种问题。记者这几天到展馆总能遇到她,她向记者抱怨观众太少!她说,以往在其他城市举办这样的达利展,经常一天有上千观众。她还去票房询问参观人数,记者问她为何如此关心参观人数,她说:“我不明白,怎么这么少人,是不是中国观众不喜欢达利?”记者事后从美术馆方面得到证实,7天来的确只有近4000人掏钱买票。 【 馆方认为已很不错 】 记者问起展览总代理北京中华世纪坛方面希望的人数时,美术馆推广部的李刚主任说,在广州不可能达到预期的七八万人,北京去年举行了一个小型的达利展,仅十几幅达利的画,观众已在外面排起长龙看。他说:“广州的情况和北京不同,有4000观众已经非常不错了。文化消费不可能和商场、楼市的消费一样火爆。” 【 参观者年青人居多 】 记者发现,这几天到展馆看达利展的以年青人居多,有大学生,也有中学生。他们都看得比较认真和专注,大多很安静地在大师的作品前沉思、徘徊,和前些天互动设备受到青睐相反,这几天互动设备敌不过大师的作品,新鲜过后就被人冷落在一旁了。 一位经常到美术馆看展览的大学生告诉记者,“要看明白达利雕塑、绘画表达的意思很难,但我能感觉到达利作品的一些意念,我想,他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但他能用绘画、雕塑表达这种混乱的状态”,他觉得花几十元到美术馆看展览很值,感觉很好。一位第一次来美术馆的高中生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他说自己以前只是从画册上看过几幅达利的画,看完作品以后,他觉得达利是一个“想象的天才”,给了他很多思维的启发。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