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表达:SIVA美术学子的抗疫
疫情迟早会结束,然后呢?
-- 大卫·霍克尼
大卫·霍克尼《第 180 号》 2020 年 4 月 11 日 《清零行动》,姚恩宇 2020级,指导教师:陈耀明 2019.12 - 2022.04 “COVID-19”未完待续中 此时此刻! 封闭、隔离、核酸、大白、驰援 ··· 足不出户成为这一个多月的生活关键词,疫情反复肆虐,在上海的我们猝不及防地陷入了这场“倒春寒”,这期间我们看到了世间百态,也尝到了人情冷暖。 但此时此刻! 当下所经历的一切都仿佛在告诉人们“凡是杀不死我的一定使我更强大”。艺术家不会因疫情而开始创作,但疫情总会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生活仍要继续,艺术仍要发光。在并不会被疫情取消的春天里,我们特别策划了这场云上聚会,期待美院的未来艺术家们用创作回应当下的困境与人类的生存状态,带着细腻的视角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一起共赴这场云上展览。 无论疫情何时消散,春天都已经来临作为未来艺术家的我们是时候“疫起前行,守望春天”! 绘画 Major in Painti
《役》,张瑶琪 2018级,布面油画,指导老师:徐坤
盼啊盼,我想时间过得快一些,
《共克时艰 -- “啊…”》,王家誉 2021级,素描,指导老师:徐坤 “青春有几年 疫情占三年” 记得小时候 大学校园是开放的 没有校门口的人脸识别 没有随着感染人数上涨的封校 没有一次次的核酸检测 没有出门必须要带的口罩… 在封控期间 也前前后后做了十几次核酸检测 一幕幕的核酸检测的画面还留存在脑海中 感谢那些为我们做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 辛苦了! 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
感谢医护人员 以此作品向平凡而伟大的抗疫一线工作者致敬!
《渺无人烟的街道》, 唐哲程 2021级,素描,指导老师:吴继峰
突如其来的疫情
《疫情下被撕裂的生活,就是我现在》,王佳琪 2021级,平板手绘,指导老师:徐坤
疫情下被撕裂的生活,
《止》,顾情缘,70cm×120cm 油画,指导老师:胡冰 这幅作品描绘了每时每刻,在各个地方不断钻研疫情解决方法的研究者们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缓解安抚大众焦虑情绪的工作者们的场景。 此次绘画的艺术形式借鉴了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作 -- 《最后的晚餐》。画面中从左往右依次是研究者、发表者、志愿者,他们在疫情期间都担任着重要的使命。特别是在原作中耶稣作为救世主,他的位置是处于中心的。我把发言者这个身份放在中心位置也是因为我认为在疫情期间,人民群众最需要这种官方权威的发言来平息焦虑不安的情绪。 在创作期间,我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包括对于人物的不同身份如何更好的去表达,老师给予了我一些建议与参考。在与自己小稿的不断磨合下,才展现出了现在的画面。同时也非常感谢,在前线奔赴的各位医护人员、志愿者的不断努力和帮助。他们不畏艰苦、危险勇于战斗在前线,还牺牲了与自己家人团聚的时间,来救助更多的人民百姓。 希望这不仅是疫情的终点,也是我们迎接新生活的起点。
粉色为主
白色为主
《细胞》,钟赛慧 2017级,115cm×115cm,纸本水墨,指导老师:何曦
小小的细胞汇聚在一起
就像我们个体团结起来就是一个大集体, 雕塑 Major in Sculp
《希望》,贾佑玲 2018级,30cm×30cm 彩色黏土,指导老师:李乾煜
这些卡通人物形象是我在封校期间完成的。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倪圆缘 2019级, 平板手绘。指导老师:王琳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长蘑菇了》,邵佳怡 2019级,10cm 绒,指导老师:王琳
这突如其来的疫情, 公共艺术 Major in Public a
《把爱给你,将心传递》,谢若冰 2020级,指导教师:陈耀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冯志康 2019级,指导教师:陈耀明
《口罩覅乱丢》,周煜祺 2019级,指导教师:陈耀明
《嘘》,周楚平 2021级,指导教师:权弘毅
《旁观》,冯逸雪,摄影,指导老师:木巾
拍摄于2020年疫情爆发前后的上海老城区, 展览组织
此时此刻 -- SIVA美术学院抗疫作品展
林明杰,画家、艺评家、媒体人 出版艺术评论随笔集
《艺术是同床异梦》《艺术是漏网之鱼》 策展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 -- 上海美术作品展》,中华艺术宫
转载须知
个人转发至朋友圈无需获得授权 |
![]() |
![]() |
![]() |
![]() |
![]() |
![]() |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43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