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真的很重要吗?

时间:2015-9-22 17:27:01文章作者:林明杰
  我有时候挺想跟我版面上的作者“较个真”。譬如今天,大壶在文章里对看不懂抽象画又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土豪”调侃得很爽。但,人家就一定要看得懂你画的符才算有文化?问问咋的?那叫不耻下问。

  怎样通俗易懂地解答外行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考验,有助于促进自己把问题思考得更透彻。爱因斯坦也不一定看得懂你画的符,爱因斯坦就没文化了?也土豪了?

  面对一个外行要求通俗易懂地解释什么是相对论,爱因斯坦恐怕也感到犯难,但他还是用比喻来回答了:“这就像一个人用同样时间站在火炉前和站在一位美女面前的感觉一样。”人在火炉前热得难受,就会感觉到时间过得太慢;而在美女前则相反。聪明?

  性格乖张的毕加索也曾聪明地回答过别人表示看不懂他画的疑问。他反问对方:“听过鸟叫吗?”对方答:“听过。”他再问:“好听吗?”对方答:“好听。”他又问:“听懂吗?”对方一下子就像金宇澄《繁花》里经常写到的那样——“不响”了。这道理很简单,不一定非要懂才能欣赏一种美。

  但这个故事也可以邪恶地写下去,如果对方是个刻薄鬼,毫不照顾毕加索的面子,说:“鸟叫我虽然听不懂,但听着愉悦;而你的画我非但看不懂,还感到非常难受。”是不是就要轮到毕加索“不响”了。

  有的艺术家能言善辩,有更多艺术家不善辞令。艺术家确实是比较有个性的人群,大多比较敏感,自尊心强,率性。很多时候,他自己画画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画,只是凭着自己长年累月对艺术的修养,凭着直觉,凭着当时的情绪,下意识地画成。他不可能想得非常清楚,像建筑师那样设计得分毫不差地去画画。你非要他解释,确实也难。这该是评论家的事。

  人类社会是由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组成,各司其职,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环境。政治家不能像艺术家般任性,否则大乱;艺术家也不能像政治家那样理性和现实,否则艺术之花就不能自由烂漫地绽放。人类文明也是如此由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某些非常理性的、什么都必须解释得条理清晰的科学家,也有某些率性而为的艺术家。这样,人类文明的结构才会完整,才不至于偏颇,也不至于僵化。这和我们生活中的道理一样,我们最喜欢和怎样的人打交道?太理性的人无趣,太率性的人也吃不消,最好是理性与率性兼备,文质彬彬的君子,相处起来最舒服。人类文明也是同样道理,所以它以巨大的胸怀包容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创造者。

  中国的古代文明中有一种雅量,对艺术家、文化人的个性采取比较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的蔡襄,他的书法造诣极深,宋仁宗非常喜爱。温成皇后病逝后,宋仁宗下旨由蔡襄誊写已拟就《温成皇后碑》,不料,蔡襄断然拒绝了这项别人可能感到非常光荣的任务,他的理由竟然是“此待诏职也”,就是说这是御用画师、书匠的活儿,不该我这个艺术家来做。宋仁宗竟然也没怪罪他,后来还不断提拔他做到大学士。

  艺术家有时候就像是人类文明大家庭中的顽皮孩子,弄潮儿。他们经常会弄得人们看不懂。绝大多数的艺术家,毕其一生也未必能功成名就,但他们为人类文明的活力和无法预料的可能性,奉献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这种努力还往往被视为“瞎折腾”。世界只看到那些辉煌的艺术大师,而看不到艺术征途中大量寂寂无名的失败者,他们是真正的艺术殉道者。如同我们只看到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而看不到实验室里失败的一地鸡毛。想至此,我觉得看得懂看不懂,真的也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了。只要看到我们这个世界上,热爱艺术的人们在自由地创作,这就是最美的了。